去年,本人曾写过一篇娱乐化的短文。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各种形式的娱乐不仅刷掉了政治严肃的面孔,促进了世俗化进程,也拉近了政治与普通民众的距离,增强了政治的吸引力。在民主国家,娱乐终于成为了公共权力运行的限制性条件之一,尽管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无聊、无奈与无语。
娱乐的功效在于使人放松疲惫的思维和行为,但技术的加入使娱乐变了味,反而成了压抑和荒唐的源头。《我们》中的流水线就是如此。在这样一个“被”字流行的时代,技术的降临早就了严格意义的娱乐主体和客体。“被娱乐”一词有双重含义,一是指按照他人指定的方式娱乐,进一步地,二是指通过这种娱乐方式成为了他人娱乐的对象,东北话叫“泡”。
60年前,毛在赶走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司徒雷登之后说:“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借以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战争,组成了美国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侵略政策的一个重大的部分。”环顾当今娱乐圈,适用此言的娱乐要素为数不少,但最为典型的当属红的发绿的电影The Collapse of A Democracy。近看了介绍,我就感觉此片比阿伦特的《论革命》还要难看(难是指不易,并非指磕碜),所以至今未看,若以后看了,也是为了克服失眠。群星荟萃的The Collapse of A Democracy真可谓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上映未满月就创造了价值数亿的票房。“XX出钱,XX出人,替XX XX对待XX。”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完形填空。令人称奇的是,不管是娱乐者还是被娱乐者,都背负着沉甸甸的历史道德感看待自己的角色,国籍、性别、资历…… 任何界限都消失的无影无踪。我希望它能够成为时下热门的“某国模式”的组成部分,因此也希望其他国家能够以此位榜样,推出诸如《上帝与凯撒》、《光荣革命》、《新英格兰》、《雅各宾派是法兰西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等佳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