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纳大学政治学系奥斯特罗姆教授获得了200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此前,她于1996—1997年担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也是印第安纳大学历史上首位女性政治学系主任。她的著作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近10年就被余迅达先生译成中文(书名为“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说来也巧,2006年夏天,我望着Governing for Prosperity发呆时,突然想到了前著,便将这本书的书名译为“繁荣的治理之道”,所幸的是,读罢全书后,在想不出其他更好译名的情况下,发现这个译名还勉强贴切。
奥斯特罗姆教授在Governing the Commons的开篇便借用三位学者的经典观点,提到了解决common-poor resources(我理解为“公共贫瘠资源”)的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Hardin在1968年提出的
Therein is the tragedy. Each man is locked into a system that compels him to increase his herd without limit---in a world that is limited. Ruin is the destination toward which all men rush, each pursuing his own best interest in a society that believes in the freedom of the commons.
第二种是Campbell在1985年提出的
Quite simply, these paradoxes cast in doubt our understanding of rationality and, in the case of the Prisoner’s Dilemma suggest that it is impossible for rational creature to cooperate. Thus, they bear directly on fundamental issues in ethics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threaten the foundations of the social sciences. It is the scope of these consequences that explains why these paradoxes have drawn too much attention and why they command a central place in philosophical discussion.
最后一种是Olson在1965年提出的
The idea that groups tend to act in support of their group is supposed to follow logically from this widely accepted premise of rational, self-interested behavior. In other words, if the members of some group have a common interest or object, and if they would all be better off if that objective were achieved, it has been thought to follow logically that the individuals in that group would, if they were rational and self-interested, act to achieve that objective.
在现代社会,个人在“被代表”之后,组成了形形色色的团体,由此构成了集团政治学(中国学者的说法)的基础。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关心的就是这些集团的以选择为代表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政治学要感谢经济学,经济学为政治学带来了科学的方法,从而使“政治科学”四个字更加名副其实。因此,政治经济学不是政治学的分支学科,也不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和政治学的分支学科相糅合而成的交叉学科,而是地地道道的经济学。“它使用经济学的方法 ——自利的个体在约束下最求利益最大化和策略行为——来解释政治过程的起源于维持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比如,在唐思(Downs)看来,选民就是消费者,政党就是商家,意识形态就是广告。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选民(消费者)以获取议席(利润),政党(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创新意识形态(新广告)。这样,各政党(商家)的意识形态(广告)会逐渐趋同,最终在理论上完全一致。这时,选民(消费者)便失去了对政党(商家)的兴趣,随意投票和政治冷漠便会出现。同样是政治冷漠,奥尔森(Olson)认为,在大集团中,由于很多人等着“被分配”,个体会发现其为集团所作的贡献无法换来等量的收益,因为“由理性个体组成的大集团,就不会为集体利益行事”,这是“集体行动的逻辑”。然而,社会团体过多,在通常情况下又会导致国家衰落。相反,帕特南(Putnam)认为,活跃的社会团体会产生一种叫做“社会资本”的东西,使社会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非政治经济学范畴)。
政治经济学的不同结论源于不同的方法论工具,政治学因此深受启发,但前提是,政治学必须对基本的经济学假设深信不疑,比相信资本主义必将灭亡还要坚定不移。也是由于经济学的介入,政治学焕发了古典的活力,它更加公共化,解释力和吸引力大大增强。
我不懂经济学,那是因为高国升博士当时没能改变我的选择,这是他的罪恶。但是对于女政治学家,我会说上几句。至少在海外中国政治研究领域,女性的力量已强大到了空前的地步:哈佛大学的裴宜理(Elizabeth J.Perry)、牛津大学的许慧文(Vivien Shue)、加州大学的谢淑丽(Susan Shirk)早已是鼎鼎大名,她们思路细致,方法细腻,改变了政治学在很多人心中“傻”、“大”、“黑”的恶劣形象。奥斯特罗姆教授很幸运,她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政治学家。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难以理解,为什么政治学家能获得为经济学家准备的奖项。更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奥巴马能得到为和平人士准备的奖项,而那位名盟友般的和平者却拿不到奖——他的中文译名是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